“太过劳累,折损了元气。”太医惧怕老秦王,说得比较委婉,扁鹊便直说了,“以秦王的年纪,若不好好休养,恐怕这病这病很难好。”
老秦王淡淡道:“寡人知道了。”
朱襄跪坐在老秦王的床边,垂着头,心情很不好。
他在想,老秦王原本应该是什么时候去世。
总归不是这时候。
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故?和自己有关吗?
可能真的有关。因为自己出现后,老秦王太忙碌了。
原本历史中,老秦王虽然在长平之战之后遭遇了挫折,但他也闲了下来,一直坐镇咸阳,从未离开过咸阳宫。
老秦王在咸阳宫中的工作,除了延续以往的政策,就是瞅准时机出兵,并不需要他花费多少精力。
何况一直待在咸阳,他就没有车马劳顿折损精力。
自朱襄入秦之后,秦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朱襄要种田,老秦王就张罗着重新组织起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,配合朱襄推广农田新技术劳作,并抠抠索索找钱去修水利;
朱襄说咸阳学宫能吸引人才,老秦王就熬了好几个晚上与卿大夫们彻夜长谈,很快就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咸阳学宫,并制定了详细的配套措施;
朱襄南下也给老秦王找了很多事,无论是李冰兴修都江堰,还是李牧与楚国划江而治,背后都有老秦王彻夜不眠的保驾护航。
秦国任何一个“新事物”,确实是朱襄牵头,但背后繁琐的工作都是老秦王和秦国朝堂的官吏们默默在做。
老秦王可能多疑,可能会暗戳戳地吓唬人,但他在行动上也给予了朱襄最大的支持和信任,做到了他对朱襄的承诺——只要是对秦国好的事,朱襄尽管提,不用考虑什么困难,一切有寡人。
老秦王和朱襄相遇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,就算在现代社会都是退休人士,他的体力精力都已经衰败。
秦国这时候进入高速发展,这位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艰难地驾驶着秦国这辆高速奔跑的战车,在崎岖险阻的路上疾驰。
即便有朱襄提供的美食让他吃下更多的东西,即便看着秦国这辆战车疾驰他的心情很好,但又怎么能弥补老秦王耗费的心力?
朱襄只是一个人。就算有金手指,他也只是一介凡人。他连病都治不了,更治不了生老病死的命。
秦国越发好了,老秦王的政绩越发显赫了,但老秦王的寿命恐怕也因此缩短了。
特别是在老秦王在年迈七十的时候,千里迢迢巡视江东这件事,给他岌岌可危的生命蜡烛又吹了一口气。
朱襄下乡的时候,小汽车行走在乡间土路上,颠簸几个小时都感觉浑身骨头散架,完全提不起精神。
古代的路和马车,就算拥有再多减震措施,都能把人颠得天旋地转。若马车稍稍跑快一些,坐马车的人都能颠得脑袋和车顶演奏打击乐。
Tips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<a href="http://www.52shuku.vip" target="_blank">www.52shuku.vip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传送门: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爽文 系统 种田文 木兰竹